芳千古的书呆子。”父母当时对我的评价就是强词夺理、狡辩!而我心里也很憋气,考试和玩耍哪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偶尔一两次考不好,不是很正常的吗?只是成绩代表一切,我说什么父母都早已对我盖棺论定了。
所以,当自己有了孩子后,我坚决不想再重复这些做法。我认为在学习上培养孩子的专心是必需的,但非要孩子长时间、高密度地去刻苦学习,则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没几个孩子能够让大人满意。
父母总觉得“刻苦”、“勤奋”所表达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成年人,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知道为了美好的结果要付出我们的努力和汗水。所以,我们把这种经验推广到教育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够刻苦努力地学习,换取一个优异的成绩,等到那时候,孩子就知道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确实,这样的思路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放在孩子的身上,真的妥当吗?
父母无形中向孩子传达了一种信息:学习是件很苦很苦的事,你要忍受得了这个苦。这种信息使孩子一听到学习,就把它和“吃苦”联系在一起,从内心就产生排斥。为了某种成功去心甘情愿地受苦,这种精神和毅力连大人都不是人人具备的,却用它来要求孩子,自然难以如愿了。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篇写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文章,每一个犹太母亲在孩子出生之后会进行一个仪式,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孩子去舔,然后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没有人喜欢受苦,孩子尤其如此。让他感觉轻松、愉快的事他就喜欢,让他觉得辛苦、难受的事他就讨厌。
曾经参加过一位加拿大教育学博士的课程,一位中国妈妈问博士:“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在学习上积极热情、刻苦努力,请问有什么办法吗?”
博士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反问道:“请问您自己小时候热爱学习、刻苦努力吗?”
这位妈妈哑口无言。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理所当然地向孩子提出要求,却从来不去思考这个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天性。每一位父母都从童年走过,绝大部分都有被家长逼迫的经历,可是当自己为人父母后,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童年时的感受。我听到好几位父母都跟我诉苦:孩子不愿意学习,被逼迫得很痛苦,可是有那么多升学考试在,不愿意也得学啊!等他长大后自然就明白父母是为他好了。
其实,真正决定孩子成绩优劣的,并非刻苦努力,而是他对学习的兴趣。我们身边也有-->>
“神马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sm666.org/,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