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不能忍的,所以目睹了法国坦克工业的现状之后,戴高乐觉得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进技术,去跟世界先进水平合作,而所谓的世界先进水平也只有那么几家,美国啦、英国啦、苏联啦,现在英美都没戏,唯一也就是能跟苏联说上话了。
而且这次的合作办法也很理想,有德国的精密加工做保证,又有苏联高超的总体设计和二战经验做后盾,搞出来的坦克能差到哪去?更何况李晓峰还跟戴高乐说明了:“第一代欧洲坦克不是全新研发的,而是在T-55总体设计的技术上拔高改进。”
这么说吧,这个所谓的第一代欧洲坦克其实就是苏联的壳子里换用部分德国部件的攒机版。不对总体设计做太大的改变,就是换用部分德国零件予以加强,可以说是苏德合流版T-55。
其中T-55的整体设计予以保留,仅仅是稍微拉长一点底盘,以便换用MTU刚刚研发的8V90四冲程柴油机,该柴油机最大功率620马力,外形呈矩形体,结构采用一缸一盖,并列连杆、推挺杆传动、联身箱体,因而便于拆装和系列化生产;采用机械增压和预燃室燃烧系统,总体布置紧凑。传动装置则采用ZF公司(ZahnraederfabrikFriedrichshafen)(腓德烈斯哈芬齿轮制造公司)的4HP250型液力机械式、带有双流双半径差速转向装置的综合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每档有大小两个规定转向半径,由于规定转向半径较多,转向功率损失较少)。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T-55上的B54柴油机源自B2,性能可靠也很紧凑,继续用多好,何必改呢?
呃,实话实说,B2系列确实有点老了,虽然紧凑性不错,但是性能尤其是寿命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差距了。从后来的发展看,继续吊死在B2这棵树上不是一个好选择。更何况B2系列拆卸维护还麻烦(无法整体吊装)。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在B2,而在于苏制坦克蛋疼的传动装置,T-55固定轴机械传动虽然简单可靠,但是性能确实一般,跟后来的液力传动差距很大,而偏偏法国人对机动性还相当的痴迷,对机动性的要求很高,哪怕是正版的T-55也有点无法满足法国人的表态需求。所以李晓峰也就授意北方工业在法国人身上试验一下先进柴油机和液力传动,拿法国人当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