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他老人家忽悠以色列人的。不管是从地理气候还是从政治历史来看,以色列都是一片流淌着鲜血与眼泪的土地。这里的土地并不肥沃,也并不适合耕种,可以说是类似戈壁的不毛之地。而最早的犹太人恐怕农耕技能也不发达,过得是游牧生活,甚至觉得游牧的人比农耕的人地位还要高一点。
这不是瞎掰,一样能从《旧约》中看出端倪,比如著名的该隐与亚伯的故事,该隐就是种地的,而亚伯则是牧羊的,祭祀上帝的时候,老爷子更喜欢吃肉,所以选择了亚伯的小羊羔,而不要该隐的“素菜”。不光是这一例,后来耶稣基督也是牧羊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牧羊象征着管理和统治权,是上位者的象征。
当然,这也有点扯远了,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说,犹太人的祖先随着摩西逃出埃及之后,实际上并没有马上前往以色列这块应许之地,而是在西奈半岛的旷野上流浪了很多年,在那些年犹太人过的就是游牧生活。实际上摩西本人也没有到过应许之地,遵从摩西的指示,率领犹太人抢下应许之地的是摩西的助手约书亚。
不过犹太人抵达应许之地之后,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从游牧向农耕定居生活转变,在那段时间里犹太人的种地技能可是攀得很高。只不过罗马人毁掉了这一切,在那之后的两千多年里犹太人都只能颠沛流离,直到二战胜利之后,他们再次抓住机会返回应许之地为止。
犹太人在这方面还是很强的,哪怕是二战他们遭受了极大的困难,几乎是被灭种,可一旦返回巴勒斯坦就爆发出了跟之前阿拉伯人完全不同的战斗力。重新迁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都是又准备而来,他们刻苦的学习了农业技术和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在巴勒斯坦沿海的沼泽地排水、开荒,在内格夫的沙漠播种、绿化。他们很团结而且分工细致,苦活、脏活轮流干,连管理层也不例外。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的将这片不毛之地慢慢的改变。
在这方面,犹太人真心比从穆罕穆德时代就占据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强很多,这一千多年来在阿拉伯人手里巴勒斯坦总是一成不变,除了没完没了的宗.教冲突,真心是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对阿拉伯人来说他们更关心宗.教和传统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
犹太人深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在应许之地重新建国的他们并没有放松,毕竟周围这群邻居实在是格格不入。在一边恢复生产的同时,犹太人也没有放松军备建设。这里就必须要提一个人的名字了,他叫做-->>
“神马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sm666.org/,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