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对方有过一番问答,交流后他更坚定了这样的看法:
“您的部队人人都会跳伞?”
“是的,如果一个年近50的师长都能跳伞,其他人没理由办不到。”
“如果有士兵已熟练掌握动作但就是因为害怕不肯跳怎么办?”
“简单,在他屁股上踢一脚,在空中他就没那么多胡思乱想的机会。”
“您的士兵都这么勇敢?”
“当然!懦夫要么被我踢出队伍,要么等着被德国人干掉。我想,还是前一种选择对他们更有利。”
换句话说,罗斯福现在为了胜利已开始不择手段,如果大清洗能带来胜利,他一定毫不犹豫地会大干快上,他坚信美国人民要一个能带来胜利的总统,而不是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刚才这顿咆哮,无非是他借题发挥,把本来就想说的话在这样严峻的当口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喷发出来。
至于“不惜一切代价”云云,其实是胜利第一的极端表现,也是力拼对手的要求所在,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罗斯福既然是政治家,当然也是铁石心肠的任务,怎么可能顾忌区区几艘军舰、几千号兵力的损失?他在做出美国投入战争的决策时就估计到会有今天的损失,对他而言,如果能拿下佛得角对各方面有所交代,这并不是不能承受的代价。否则,佛得角没拿下,英加航线没打通,福克兰群岛又无法进攻,部队忙忙碌碌一无所获,损害的是长远利益和国家威望。
大西洋舰队发回来两个方案:英格索尔上将认为诱敌机会已失,舰队本身又损失严重,拿下佛得角无助于改变美德力量对比和大西洋根本战略态势,因此建议撤退,他隐隐约约还有其他担心,拿下佛得角后守不守?怎么守?守不住是不是讽刺更大?第二个方案是特纳提出的,认为既然已付出了这么多代价,那无论如何要坚持到底,现在撤退好比股市最低点时把亏损累累的重仓股割了,损失当然不会再扩大,但减少损失乃至翻转机会也没有了。
从心底来说,金上将赞同特纳的意见,但他没想到总统的意见比他还坚决——用上了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言语,他是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的,那不是单单指拿下佛得角,总统肯定还要求未来一段时间牢牢守住,然后再把“不惜一切代价”推广到福克兰群岛争夺战、亚速尔争夺战上,换而言之,罗斯福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甚至已不顾及伤亡对未来连任的不利影响而要求获得-->>
“神马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sm666.org/,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