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正好在这个关口,通过太上皇后给你赐礼……。”
其实贾琮事后多次回想此事,如今他大概也明白,柳师会这样说的原因,不外乎是圣上加恩,是各种原因交融作用。
柳静庵说道:“如今大周处于治平盛世,九边与东南海疆,虽有隐癣之患,却极少有大的战事。
你此次能立下如此功勋,也算很难得的机缘了,此番之后再想立下如此大功,却有些难了。”
贾琮微叹道:“先生,国无战事,武将闲散,那才是好事呢,辽东一战,千里流血,人命枕籍,实在比不得西窗读书有趣。”
柳静庵道:“你可知当初太祖,为何封史尚书令为世袭罔替保龄侯,而封贾家宁荣为降等承袭国公。”
贾琮微微思索:“学生愚见,当初为立国之初,武将功高,文臣治平,因此贾家的爵位高于史家。
但一旦立国已定,便需平衡武将势大,以免紊乱社稷。
治平盛世,需重用文臣,以无兵之文臣制将兵之武将。
史家尚书令位同一品,文臣协理之人,治世纲要之臣。
所以史家保龄侯爵位可世袭罔替,但宁荣武勋国公却不可,此乃立国之初,文武平衡之法。”
柳静庵满意的点了头头,自己这个弟子不过才十四岁,对朝局平衡之术,有这样透彻见地,算是十分难得了。
“你已经是二元登科,书词之名播于天下,乡试时又写出四言宏文,可以算是天生的文臣种子。
给圣上上过火器建营方略、格物治学之法、辽东治平政策,这些都是文臣治盛之事,圣上必定印象深刻。
如今四疆平稳,削平女真之后,只怕再无大的战事,此事圣上心中必定深知。
所以,圣上为你加世袭罔替之恩,并不单单为了向太上皇夸功,也并不是想让你再建战功,用你文臣之才的心思只怕是更多。
当初你被点恩科解元,翰林院正葛宏正曾举荐你入翰林典籍,但圣上言:勋贵之子当养勇武之气。
那是圣上忌讳你的出身和文才,会被朝臣助澜,将来生出文武双利,尾大不掉权臣之势。
但自你在辽东建功,圣上再生惜才之念,于是借宗人府之手,施改易世子之策,引荣国贾家断然决-->>
“神马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sm666.org/,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