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sm666.org/,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神马小说网 >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为帝王师,铸万世之道!(求订阅!)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为帝王师,铸万世之道!(求订阅!)(6/15)

章节列表
br>    “这样一来,财政大权迟早会被节度使所左右,边镇最终会成为驻军、屯田、商贸、手工业为一体的重镇。”

    “当军事、财政、行政等诸多要职,全在节度使一人手中,这就是一方霸主,朝廷政权,也会逐渐名存实亡。”

    “如此一来,外强中干,由盛转衰,是必然趋势……”

    李隆基此刻瞪大了双眼,错愕的直接站起身,他惊愕说着:“何以至此?”

    苏澈抬头看着皇帝,说道:“陛下,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受田的百姓不缴纳赋税,不服地方徭役,专门负责当兵。他们编入额外的军籍,称为府兵。”

    “理论上来说,府兵制既可以免除广大百姓常征服役之苦,又可以极大减轻官府的军费,还可以防止野心勃勃的将领拥兵自重,堪称理想的兵制。”

    “可这世界上,风险与收益永远都是并存的,在享受到如此完美的制度之后,一旦这个制度崩坏,那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这一番理论,是纯粹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澈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从上而下的俯瞰整个唐朝,自然轻而易举找到其中问题所在。

    土地兼并破坏均田制,均田制破坏导致府兵制行不通,府兵制的消亡逐渐让地方节度使拥有了大权,只要大权在手,谁也不会屈居人下,很直接的就威胁到朝廷。

    这让李隆基背脊发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再也不能安稳站在上面,连忙走了下来。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逐渐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几乎顺理成章。

    苏澈此刻说这些,和安史之乱没关系。

    安史之乱的本质并不是节度使制度的原因。

    也不是“非我族群,其心必异”。

    唐玄宗任用天下贤才,这本身并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

    安禄山获得无数军功,可却无法回到朝廷,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封赏。

    李隆基在位后期,由于怠慢朝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人。

    这导致李隆基不得不加藩镇管理权限来安抚安禄山。

 -->>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