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诸葛亮屡次北伐,不仅为了转移内部的矛盾。
更是为了让国内的那些投降党们看一看,强大的魏国,并非是无敌的存在。
他们,也是可以被击败的。
即便如此,那些投魏党的态度却依旧坚定。
他们并不看好蜀汉。
其实原因还有一个。
那就是他们没有得到利益。
益州派作为三系之中最低的一层,处于蜀汉整个权力的边缘,荆州派已经将蛋糕全吃了,残根剩饭给了东州派,而益州派则连一口汤都喝不上。
小小的益州,蛋糕就那么点儿大,蜀汉虽然耕地、人口也远不如东吴和魏国,但整个官僚系统却非常臃肿庞杂,如果每个人都想在利益的蛋糕上分一杯羹的话,那真正的当权者根本吃不饱。
诸葛亮作为丞相,同样作为荆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只能尽量维护荆州派的利益。
可如此一来,久而久之,人心背向,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他还活着的时候,或许没人敢说什么。
蜀汉这驾马车还能勉强运行。
可当他死了,那有各种各样心思的人可就非常多了。
苏澈自然清楚的明白这一点。
想要内部稳固,不是光靠着口头的宣传,靠着复兴大汉的梦想,就能让别人心甘情愿为你打工的,大饼哪怕画得再大,再完美,再诱人,可如果实现不了的话,那依旧一点用没有。
几乎大部分的蜀地豪族,一开始就不想反攻,在他们看来,这天下,谁当家做主,有什么区别吗?
谁能给他们更多的利益,谁才是他们的真正主人。
可问题是,益州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如果把原本属于荆州派的利益,让给益州派和东州派,那必然会引起荆州派的不满。
所以,对外发动战争是必须的。
对于东吴,蜀汉一直没什么好感,此前的联盟,就非常脆弱,此刻反水,可谓是顺理成章。
且不说此前关二爷之死,背刺荆州,火烧连营的那一笔笔烂账。
就单从法理上来说,无论是曹叡还是刘禅,都应该去攻打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