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让皇帝陛下想起来一个人:姚广孝。
那时候朱棣还是燕王,建文削藩,不对,那已经不叫削藩了,那叫削命!然后朱棣把燕王府的将官聚集在一起商量造反的事,大家伙儿都说造反,而姚广孝这个文化人不同,人家姚广孝说:“这怎么能叫造反呢,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清君侧,诛奸臣,奉天靖难!”
瞧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能把黑的(造反)说成白的(奉天靖难),把白的(建文三傻)说成黑的(奸臣)。
从那以后朱棣就打心底里佩服那种“不要脸的文化人”,他四个儿子里,就属老大太子爷最有文化,可惜这朱胖胖只做到了一半——有文化,而忽略掉了最重要的“不要脸”。
有文化有个屁用啊,天下书生那么多,有几个能成事的?
你还得不要脸才行啊!
很明显,朱高燨完美符合“有文化”和“不要脸”这两点。
朱棣真想大喊一句:“我儿子出息了!”
愈发接触祁王,朱棣便愈发忍不住的动摇心房。
这小子,太符合他对大明接班人的要求了。
如今的太子爷虽好,善权谋,知仁政,但是受儒家影响太深。而且太子党子嗣,实在是……一言难尽!
朱棣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祁王无论是在军事、权谋、政治、用人……上,都是最理想的太子!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这小畜生过于忤逆了。
可一个懂得忤逆的太子,才是一个好皇帝。
一味的顺承他人之意,又岂能是千古一帝?
朱元璋当年让朱棣老老实实的待在封地,为侄子戌边守国,朱棣听了吗?
他要是真听了,早就被建文帝给削藩削死了!
……
想到这里,朱棣内心的那杆秤已经有了定数,笑着对朱高燨说道:“朕准你领三万兵马发兵东北,汝若取胜,朕便送你一份大礼。”
朱高燨有些好奇:“什么大礼?”
朱棣笑而不语,没有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