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叹了口气,招呼户部尚书杨一清和户部右侍郎张遇一起入内说话。
三人进到内堂,只见谢迁闷闷不乐地坐在那儿。
何鉴问道:“于乔今日定下中枢各衙门年度预算,为何还如此发愁?”
谢迁抬头看了在场几人,尤其看到张遇时,微微皱眉,道:“老夫是在为朝中匮乏而忧愁。陛下有意要在今年出兵草原,到如今却什么准备都没有,朝中府库又入不敷出,能让老夫不发愁么?”
杨一清听到这话,脸上不由露出苦笑,他这个户部尚书最清楚情况,现在户部粮仓哪里是入不敷出?完全是满的,没有任何一年比今年粮食储备更充足。
主要是因为过去几年北方开始大面积推广番薯和玉米,粮食产量在几年间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人口数量短时间内提升却不多,使得百姓的生活突然变好。同时这也跟西北地方屯田有方,还有刘瑾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产生效果有关。
虽然刘瑾是个权宦,但相对务实,他主持清理天下田亩,将隐瞒的田亩分给失地农民耕种,限制士绅和军官占田,清理各地军屯、军库、皇庄、粮仓、漕粮、两淮盐政和国库下拨资金等等,使得大明财政比之弘治末年要好上太多。
但现在谢迁说这话,明显就是不支持对鞑靼用兵,人为地制造矛盾和问题。
杨一清就算揣着明白,现在也只能在人前装糊涂。
谢迁抬头看着张遇,问道:“张侍郎近来可有查阅西北府库储备情况?宣府可能满足未来几个月边军用度?粮草筹措情况如何?”
张遇年过六旬,岁数比谢迁还长,随时耷拉着眉头,眼睛眯成一条缝,整个人显得没精打采。面对谢迁和沈溪的纷争,他也是选择装糊涂,其实户部右侍郎的主要差事就是治理九边军饷,谢迁故意找个喜欢和稀泥的人来负责,就是想给沈溪制造难堪。
张遇语气迟钝,过了好一会儿,眼睛半睁半闭地道:“宣府粮食储备……不够将士用一个月……听说都调到别处去了……也不知真假……”
如果换作别的时候有人这么说,谢迁必然会加以喝斥,你一个管治理九边军饷的户部侍郎,居然连钱粮调到哪儿去了都不知道?
但此时谢迁却好像找到共鸣一样,一拍桌子:“这种情况足以说明西北地方普遍缺粮,如此陛下还坚持要打仗,简直不可理喻!”
-->>
“神马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sm666.org/,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