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依仗宁荣两府,何时想过在外谋生做经营。族里有田有地,向来不缺吃穿,各房子弟虽不大富却也多数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到底是贾家的族亲,金陵又留有贾家余望,哪里能低得下身子。”
又一人道:“如今族里有几个年轻的,家中早生变故,这才想着到水泥窑上去谋一份差事。不必太过照顾,窑厂计算的例钱便好。”
贾蓉听了,心里也不禁感叹。这般的情形不正与神京的八房一眼么?
神京里,不论是宁荣两府还是剩下六房也是游手好闲居多。亦如往日的贾芹、贾菖、贾菱等好赌之徒,又有贾赦、贾珍之类寻高乐的风流人物。
足足八房子弟,能真正脚踏实地的却也没几个。贾兰、贾菌虽年幼却也上进,贾芸家贫出来谋生算一个,如今的贾蔷也能算一个。剩下荣国府外宅管事的,又捐官不上任的贾琏勉强算半个。
其他的多是酒囊饭袋。
蓉哥儿悠悠道:“若真是这般,让他们在蔷哥儿这留下名字,以后去窑厂报道便是。如今金陵的窑厂确也缺少信得过又愿意做实事的人。他们愿意去也是好的,只是去了那里,一切得按窑厂的规矩办事。”
“合该如此。”众族老道。
蓉哥儿将这些事情全交给了贾蔷去处理。心里默默念叨,希望这些人不会和王仁一样,进了窑厂看了情况便不愿过去了。
作为贾家的族长,蓉哥儿还是说给义学成立奖学金的事情,以刺激义学子弟上进心思。他道:“每年发放的奖学金不会太多,所以还请各族监督其中不要出现弄假情况。”
见着众人点头应下,这委实是蓉哥儿没想到的。
金陵十二房的人竟然如此好说话,竟没有那想象中的‘你富你多捐’之类道德绑架,更没有什么不开眼的惹是生非。
在回王家的路上,贾蓉才想通其中原因。凡是涉及多数人的利益,必然是多数人商议后果的最优决定,大多数情况下是和谐。只有涉及个人利益时,才容易引发的强烈的冲突。
到了王熙凤院子里,贾蓉还未带着雀儿进房间,却听了里面传出的笑声。
薛宝钗过来了。
蓉哥儿摸了摸鼻子。自己到金陵几日了,都没去薛家走一趟,也不知道这会儿宝钗心里是怎么想的。
-->>
“神马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sm666.org/,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